close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
我喜歡關於心理學方面的書籍,而這本書的作者尚真兒(韓國人),是個兒童心理學家。書中有許多案例,是她依據訪談孩子過程中,所發現的問題。讚美這個行為,相信人人都會,但是~卻不曉得過度的讚美,也會造成不良後果。書中的例子,你會發現....似曾相識情節也發生在你我周圍,但是,我們的反應和做法?是對的嗎?也許看完這本書,你會有不同的體會。

孩子,是個美麗的天使。在未經雕琢前,也許是個淘氣小惡魔,給她適當的教養和引導,相信,她仍然可以維持,出生時的純潔無染心靈。
希望,大家都可以朝這個目標前進。

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書摘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只想從父母或老師口中得到肯定的答案或是讚揚,才會放心大膽去做的孩子,可以懷疑是否有『讚美中毒』的徵兆。

不要單純的去讚美結果,而要把重點放在孩子對過程的努力,這會讓孩子感到更加喜悅及自豪。

讚美孩子的時候,不要以天生的能力來評斷孩子的成功,而是讚美孩子的努力,這樣才能培養出她的自信心。

讚美孩子的時候,要避免使用無法實現的字彙,像是『天才』、『完美』、『最好』這樣的詞,而是要多用『你真用功!』、『你對人真親切』、『真是聰明的想法啊』這類他們能力所及的話。

不要總是對孩子說『絕對不行』、『不要去做』這樣的話,而是要確切告訴他們為什麼不行、那樣做的話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,這樣才是好的方式。

兒童諮詢師南茜撒馬林曾說過:『要讓孩子做事時只要告訴他,而不要用獎賞鼓勵他。』因為,當孩子做應該做的事情時給予獎勵,往往會造成他以後的做事態度就是受到獎勵才會去做。

犯了錯誤就毫無理由要接受責備的孩子,會認為所有的失誤和錯誤是不能被容忍,或是丟臉羞恥的,所以一定會想辦法去掩蓋或隱藏。

找出錯誤行為的動機,比把焦點放在孩子錯誤行為更重要。要鼓勵孩子,願意承認錯誤,其實是勇敢的行為,下一次就不容易出現偏差的行為。

兒童心理學家貝基‧貝利博士說:『孩子犯錯的時候,父母要給予正確的處理方法。』孩子並不是因為想『折磨』父母,所以故意犯錯,而是因為缺少社會經驗,或是判斷錯誤所致。

千萬不要剝奪孩子傷心的權利。在人生中,孩子不可能永遠不必面對傷心的事。只要在遇到傷心的事情時,學會向周邊的人表達傷心,才能忘記過去並且堅強的面對未來。

『好姊姊』這樣的讚美,就等於要求孩子對弟弟只能有好的作為,一切不好的想法,都必須有所容忍。這就等於強迫孩子在情緒的部分只能保有喜歡的感情,討厭的感覺要完全屏除,其實這樣是不對的。

當孩子們的意見相互衝突時,要讓他們找出彼此溝通和解決問題的方法,所以在這樣的過程中,父母要避免充當裁判的角色。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書摘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nitach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